《国家地理》这期封面太震撼!“冰山一角”隐喻背后是令人窒息的现实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26 02:35:11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今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国家地理》推出的6月刊,封面极为震撼,充满隐喻:乍看之下是冰山,实则是浸泡在海水中的一个塑料袋


      不同于以往记录美好自然的风格, 这期的《国家地理》杂志将塑料污染以一种冰冷震撼的方式展示给了人们。这张封面图的海面上乍看像冰山一角,但海水中被掩盖着的却是白色塑料袋。


      这期杂志的封面上写着:


18 billion pounds of plastic ends up in the ocean each year. And that's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每年,180亿磅(约800万吨)塑料被投入海洋,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这张封面震撼了众多网友。       

      

      《国家地理》合作伙伴首席执行官Gary E. Knell称:“过去我们为世界各地的读者提供令人赞叹的美景,但近些年,随着摄影师和研究人员探索脚步的深入,每天亲眼目睹塑料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实在难以忍受。”


      于是,《国家地理》揭露了很多令人震撼的真相,并启动了最新环保活动:“要地球还是要塑料”( Planet or Plastic?)。



要地球还是要塑料?


      人类随意丢弃的塑料,很大一部分最终进入海洋,《国家地理》称:一些科学家估计,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将存在450年,甚至更长,而这只是问题的开始。


      《国家地理》的摄影师还用镜头记录了他们眼里的“塑料危机”。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警告着世人塑料污染的严重性……



      “摄影师在西班牙的垃圾填埋场为这只鹳取下了缠绕在它身上的塑料袋。一个塑料袋可以杀死不止一只动物,动物的尸体会腐烂,但塑料袋却不会,它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成为杀害动物的‘凶器’



     在西班牙临近地中海海域,一只被废弃的渔网缠绕的赤蠵龟,虽然它可以呼吸,但是如果不是摄影师及时把它从渔网中解救出来,它现在可能已经死了。



      寄居蟹因为腹部很脆弱,通常需要寄居在海螺的贝壳内,但在日本冲绳,摄影师发现一只寄居蟹却寄居在一个塑料瓶盖中,来海滩游玩的游客们捡走了它们需要的贝壳,留下了塑料垃圾



      “在洋流中,海马通常会抓住海草或者一些自然的碎片,但是在印尼松巴哇附近的海域中,这只海马却抓着一根棉签。“这是一张我并不希望存在的照片,”摄影师Justin Hofman这样说道。



      全世界大概每分钟售出100万个塑料饮料瓶。



      “现在一些动物直接就生活在塑料世界中,像这些埃塞俄比亚的土狼,他们每天游荡在垃圾堆中,听着垃圾车的声音,然后来塑料堆中寻找食物”



      据报道,至今大概有700种海洋生物吃掉过塑料或者被塑料困住过。


      到2050年,地球上几乎每种海鸟都会吃塑料。



      这张照片摄于孟加拉布里甘加河支流的桥下,一家人正在撕去塑料瓶子上的标签,从透明的瓶子里分出绿色的瓶子,然后卖给废品商。拾荒者们每个月大概能赚100美元。



      现在塑料制品最大的市场就是包装材料。包装垃圾约占如今全球产生的塑料垃圾的一半,而大部分的塑料制品都没有得到回收。



      马德里中部市政厅外面的西北莱斯喷泉里堆满了塑料瓶子。艺术团体Luzinterruptus在去年秋天用6万个被丢弃的瓶子填满了西贝塞斯喷泉,还有其他两个喷泉,希望大家重视一次性塑料制品对环境所产生影响。



      截至2015年,全球生产了超过69亿吨塑料废物。其中只有9%的塑料得到了回收利用,12%被焚烧,而剩下的79%就堆在垃圾场或我们的周遭环境中



      印度孟买郊区卡延的黎明时分,捡拾塑料制品的拾荒者在垃圾堆旁边开始了他们日常的工作,一群鸟儿在附近盘旋。那个拿着红布的女人就住在垃圾场。



      用布里甘加河水冲洗过透明塑料垃圾后,孟加拉达卡的Noorjahan把它们铺平晾晒,还要不停翻面,同时她还要照顾自己的儿子Momo。最后她会把这些塑料卖给回收商。



      装满塑料瓶子的卡车不断驶入位于菲律宾瓦伦祖拉市的一家废品回收站。这些瓶子由拾荒者在马尼拉城市的街道上收集而来,再卖给废品回收商,废品回收商们把塑料瓶带到了这里。


为什么数百种海洋动物都在食用塑料?


      《国家地理》用一张图告诉我们,从1950年到2015年,塑料的增幅有多么惊人:



A lifetime of plastic

塑料的一生


2015年,共有4.48亿吨塑料被生产


人类用化石燃料制成第一个塑料不过是一个世纪前的事。


二战后塑料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各领域,如今,从汽车到医疗设备再到食品包装,塑料的身影无处不在。


塑料的使用寿命各不相同,但一旦被丢弃,它们就分解为碎片,这些碎片几个世纪都不会降解。


      研究称,从塑料被发明至今,人类共生产了92亿吨塑料,这相当于2.5万个帝国大厦的重量总和。


      目前有92亿吨塑料存在于地球上,其中超过69亿吨已经成为垃圾。而这些垃圾中,有巨大的63亿吨从未被回收处理——科学家在2017年算出这一数据时,都震惊了。



      电视系列纪录片 《蓝色星球》制片人大卫·阿滕伯勒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一个关于信天翁令人震惊和悲伤的故事——


      每一对信天翁父母为了它们后代的生存,都会作出极大的努力。它们飞行数千公里寻找鱿鱼和其他小鱼,回来喂养饥饿的幼鸟。“但飞回来的信天翁嘴里衔的是什么呢?”阿滕伯勒说:“不是它们通常吃的鱼或乌贼,而是塑料。”


      信天翁天生有一种能力,可以把它们不能消化的食物吐出来。但也有的就不那么幸运了:一只信天翁宝宝死了,它吃了妈妈喂的塑料牙刷,被扎破了胃。


      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80种海洋动物都在食用塑料。在英国捕获的鱼中,有三分之一的鱼在内脏中发现了塑料,包括我们餐桌上经常食用的鱼类和人们喜爱的贻贝和龙虾,也概莫能外。


      事实令人心碎,但也非常奇怪。信天翁可以轻松地从水中猎取它们爱吃的鱼类,可为什么却如此轻易地被愚弄,飞了那么远衔回来的只是塑料呢?



      一种解释是,动物只是把塑料误认为是熟悉的食物,比如它们把塑料球错认为美味的鱼卵


      浮游动物的主要食物与水中微小的塑料颗粒密度是一致的,而它们的口器则只能进食特定大小的颗粒。加拿大海洋科学研究所的浮游生物生态学家莫伊拉·盖尔布雷斯说:“如果塑料微粒大小正巧处于这一范围内,那么浮游动物就会认为这一定是食物。”


      和浮游动物一样,海参——长着触手的圆柱形生物,在海床爬行时似乎不太介意自己吃的东西,它们把沉积物舀进嘴里,提取出可食用的物质。但一项分析表明,鉴于塑料在沉积物中的分布,这些海底栖息者的塑料食用量可能会达到预期的138倍。


      有迹象表明,许多动物似乎都在优先选择塑料作为食物,因为包括信天翁在内的很多海洋动物,它们觅食时主要依赖嗅觉。实验表明,一些海鸟和鱼类是被塑料的气味所吸引


      具体地说,吸引它们的是塑料发出的名为二甲基硫醚 (DMS)的化学信号。本质上,藻类生长在漂浮的塑料上,当藻类被磷虾吃掉后会释放DMS,从而吸引鸟和鱼。它们津津有味地咀嚼或吞咽塑料,却以为吃的是磷虾


      

      虽然海龟主要依靠视觉寻找食物,但它们可以看到紫外线的视觉特征,导致年长的海龟优先选择柔软、半透明的塑料,它们把塑料袋误认为是美味的水母。


      还有很多海洋动物通过回声定位来捕猎,尤其是齿鲸和海豚。但当数十只抹香鲸和其他齿鲸被发现死亡时,人们从它们的胃中找到了塑料袋、汽车零件和人类丢弃的其它垃圾碎屑——它们的回声定位可能会错误地把这些物体识别成食物。


      有一种误解认为,这些动物是愚蠢的,吃塑料是因为它们周围都是塑料,但事实并非如此。


      科学家说,所有这些动物都是高度熟练的猎食者和觅食者,它们拥有经过数千年进化而不断磨砺的感官,它们的目标往往是非常狭窄范围内的猎物,“相较于数千年进化历程,塑料出现的时间非常短。因此塑料出现后,动物就开始误把塑料当成食物。”


      塑料垃圾形状、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吸引了同样多样化的动物,这就是问题所在。



全世界在行动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近年来,全世界都已经开始重视起塑料垃圾问题。


      一些国际大公司正在采取行动。可口可乐宣布将于2030年前实现百分百回收包装。


      该公司和其他一些跨国公司,如百事、包装公司Amcor、联合利华等,承诺到2025年前转为使用100%可重复利用、可回收或可分解的包装。



     英国单人游艇环球女航海家Ellen MacArthur创建了一个基金,推广“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在她设想的这种经济中,包括塑料在内的所有材料都设计为可重复使用或可回收的,而不是用完即被丢弃。


Ellen MacArthur


      荷兰23岁的少年Boyan Slat和他的小伙伴们誓言将清理北太平洋最大的海上垃圾场。


Boyan Slat


      他成立了工作室,筹集了3000万美元,正在研发建造一个清理海洋垃圾的机器。



      《国家地理》杂志也从自身做起,承诺从6月这期开始,发行时取消塑料包装,改用纸质包装。


      或许你会问:自己小小的努力真的会有帮助么?


      不妨看看这些数据:


      据了解,一支磨砂洗面奶中所含的微珠基本超过30万颗,这些塑料微珠和普通塑料一样,都是无法降解的,并且由于体积小等因素,无法进行回收。


      含塑料微珠的产品使用后,塑料微珠会从下水道冲走,进入河流、湖泊和大海。塑料微珠进入水循环后还会吸收大量有毒污染物,易被水生生物误食,对生物造成伤害,并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和动物体内。许多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生产包含塑料微珠的产品。


      那么,至少我们可以不买过度塑料包装的商品,不用包含塑料微珠的洗面奶、牙膏等等。


      这是《国家地理》给出的答案:


Every change, no matter how futile it may seem, helps at some level. 

每一个改变,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徒劳,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帮助。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 去了珠峰才知道,这里的路标是“尸体”;去了泸沽湖才知道,女儿国真的存在

  • 8800亿!爱洗碗的全球超级首富来了,马云马化腾李嘉诚加起来都输给他

  • 青岛是如何炼成的?

  • 英女王终于怒了!向祸害地球500年的敌人正式宣战

  • 预测未来的20幅漫画,细思恐极!

  • 中国芯酸往事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