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每年端午,广西的各地都有赛龙舟的活动,届时江边河畔,人山人海、热闹无比。
吃粽子
广西各地粽子甜的、咸的都有,材料均取自天然的植物药草。
在广西南部地区,比如宁明、崇左、龙州等地,过端午节都要包甜粽,俗称“灰水粽”或“凉粽”。包甜粽必须采用“黄金柴”,或将稻草燃烧成灰,泡水过滤后制作而成,只有取用这两种材料,煮熟的粽子才会呈现金黄的色泽,碱性也较强。
至于咸粽,多用花生、绿豆、板栗、黑芝麻等混合糯米,在当中包裹一块排骨或一块五花肉包制而成。
粽子形状不一,除了有常见的三角粽、枕头粽,还有羊角粽、驼背粽,在桂北地区,还有因形状得名的狗肉粽。
挂艾叶菖蒲
广西人在端午节的时候,常会将菖蒲、艾叶、蒜头、龙船花等中草药叶扎成一束,挂在门边,还有部分地方有焚柚皮、柑桔皮、苍术、白芷、烟叶的风俗。饮菖蒲酒的习俗是从我国江南沿海一带传过来的,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拌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壮族在端午节里除了和汉族一样在门口挂艾叶、菖蒲外,还挂枫、桃、葛藤、乌桕、降龙木、大丹花、竹子等的鲜枝叶,以驱邪避瘟。
佩香囊
佩香囊,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洒雄黄酒
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老人们会在房前屋后洒些雄黄酒。人们都会自行采购雄黄、米酒泡制雄黄酒。因为祖辈大多依山而居,山上蛇虫较多,为了防止蛇虫进屋,习惯在端午这天将泡好的雄黄酒绕屋喷洒一圈,这一习俗也因此流传至今。
小孩子身上则会被抹上雄黄酒,以求这样可使百鬼畏惧。
祭水神
有人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事实上,端午节最初起源于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祭祀水神(即龙母)的节日。水神在珠江流域一带称之为龙母,端午是龙母的诞辰之日,端午节是祭祀龙母的节日。这已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屈原所著的《湘君》一诗中就有越人祭水神习俗的明确记载。
端午立蛋
端午的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引力与地心引力互相作用,恰巧形成两股反方向的拉扯力量,这股力量作用在放在地上的生鸡蛋上,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在牵扯着鸡蛋,使它不会东倒西歪,鸡蛋就能够轻松地“站立”起来了。
广西端午节的粽子
南宁灰水粽(实际上因为常温储存时间较长,在广西普遍都有,尤其在壮族聚居区)
内馅:灰水粽也分甜、咸两种。咸粽以芝麻、花生、猪肉等为馅;甜粽没有馅,比咸粽嫩软,以蜂蜜、白糖等蘸着吃。
特点:清凉!灰水粽适合冷吃,在夏季可做清凉解渴的食品。
点评:浸泡过的糯米弹牙有嚼劲,黄橙橙的看起来饱满圆润。放凉后,蘸蜂蜜或白糖吃,甘甜爽口,清凉解暑,一个字,爽!
横县大粽子
内馅:横州特有的细糯包裹住绿豆、板栗、叉烧、腊味、半肥瘦猪肉,再穿上横州香粽叶
特点:大!高兴了可以做成桌子一样大
点评:煮熟后,即使未打开,已是香气扑鼻。
博白葭篓粽
内馅:糯米与新鲜葭篓叶包裹肥瘦相宜的猪肉
特点:小清新葭篓叶是广西经典的香料配菜,味清淡鲜香,很讨喜。
点评:嘴里幻化出一种特殊的香味,清新可口,半肥瘦的猪肉经炖煮融入糯米、葭篓香味,肥而不腻,回味无穷。
河池猪肉板栗粽
内馅:肉质鲜嫩的环江黑猪肉加上粉糯绵甜的东兰板栗,板栗的清甜加上醇香的猪油,与软糯的糯米充分地交融。
特点:精致!河池粽玲珑小巧,一两口便是一个,不用担心自己一个人吃不完一个粽子而错过美味,也不用顾虑吃相狼狈,可以放心大快朵颐!
点评:为河池本地最美味健康食材出品,不可错过!
北海海鲜粽
内馅:鱿鱼、蟹籽、沙虫
特点:贵!好的沙虫每500克上千元,还不容易买到
点评:在慢火的蒸煮下,充分地与粽叶的清香融合,渗透到每一粒绵软的糯米中,一口吃下去,鲜香绕“齿”三日!
来宾鸡爪粽
内馅:糯米、鸡爪
特点:怪!吃粽子吐骨头,是不是很奇特呢。
点评:鸡爪香、米香、粽叶香三层香包围着你,吃过,会爱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