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记忆】“舟渔”船队最早的外海渔场船长,昔日的“马面鱼大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2 02:00:03


人物简介

陈利恩,今年81岁,是舟渔公司退休职工。


他曾因出色的捕捞技术获得“马面鱼大王”美誉,晚年,又在舟山渔业史上书写华章,成立了我市第一家民营远洋渔业企业。



对马渔场,值得闯一闯


我是岱山东沙人,1963年10月,被招工到舟渔公司捕捞生产大队当渔民。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因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退,“舟渔”船队开辟作业新渔场,全面转向马面鱼生产。


、开拓外海渔场的船长。


1979年2月的一天,我们的“舟渔207/208”号渔轮(对船)在宁波象山石浦渔港避风时,得知有兄弟公司的几对渔轮在对马渔场(该渔场位于日本海外)捕捞马面鱼。我一边寻思这事儿,一边在驾驶室看海图,找对马渔场。那时船上设备简陋,没有电子设备,全凭自己多年的航海与捕捞经验,用比例尺与铅笔在图上比划、琢磨。


这个消息虽让我有些心动,但却不敢贸然前往。因为凭我们当时的渔轮,去对马海域需要100多个小时,至少4天4夜以上的航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对那里的水文、天文情况,甚至是海域的潮流和渔场底质状况几乎一无所知。


困难重重,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把这个想法告知一起在象山避风的“舟渔209”号船船长。


我们反复分析对马渔场的海况渔情后,一致认为值得闯一闯,便立即向公司请缨,很快得到批准。


公司让我作为总负责人,率“舟渔207/208”和“舟渔209/210”两对渔轮从象山石浦直接开赴对马海域……


开启“马面鱼时代”


印象中,对马渔场的海水特别绿,涌浪也特别大,我们的渔轮就像四瓣豆荚壳,被海浪肆意推搡蹂躏。


我虽有些担心,但仍打起精神紧盯定位仪。通过鱼探仪收集的水文、海况等信息,我们终于撒下了试捕的第一网,但收获的多是海藻、贝类和杂鱼。这与鱼探仪上反映的信息完全不符。有船员质疑,也有人沮丧,但我深信这里肯定有“大网头”鱼群。


一整天,船都在渔场上转大圈子,直到半夜时分,我发现鱼探仪上的大片黑斑在持续下沉。我立即伸手摁响电铃,下达作业指令,扯着嗓子大喊:“快放夜网,快放夜网,这里有马面鱼群!”


大概两小时后开始起网,但系着渔网的夹棕绳刚露出水面,网机就发出了刺耳的“嘎嘎”声,这是网机超负荷的警示!我兴奋大喊:“吃上大网头了!快落地,注意安全!”话音刚落,船员们像打了鸡血般发力起来。很快,那个沉甸甸、胀鼓鼓的网袋被拉起来。粗略估计,网上1500箱鱼。我们真的捕到大网头了!


同时,我也将这个信息传给公司,次日,“舟渔”大批渔轮奔赴对马渔场。


之后,马面鱼渔场作业范围也逐渐扩大,从原有的温台、鱼山、闽东等18个作业渔场,拓展到了对马海域。我们还确定了马面鱼的洄游路线,刻录下了许多珍贵的数据。“马面鱼时代”由此开启,大家还送了个“马面鱼大王”的称号给我。


远赴西非夺得“达喀尔冠军”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海洋资源衰退更加明显,“马面鱼时代”也随之结束。“舟渔”作为海洋渔业的领军者,把眼光瞄向了远洋接受新的挑战。


我当时已担任舟渔公司党支部副书记一职,但我直接参与了公司参与组建我国首支远洋渔业船队的工作。


1984年上半年,公司接到中国中水渔业公司要求指派4艘渔船参加全国首支远洋渔业船队的通知。那份通知单上,我只记得一句话:要发展远洋渔业。


舟渔公司当时有渔船100多艘,渔民近2000人,要从中挑选4艘船的船长、老轨、船员,并不是件容易事。


层层把关,处处核实,我们为精挑这4名船长,不知开了多少会。最后,我们在公司党委会议上定下人员名单,。随后,4艘船的大副、大管轮、老轨等10余名职务船员名单也相继落实,选人工作一直到1984年底才尘埃落定。


1985年3月8日,我们公司派出的4艘8101型渔轮从舟山出发,参加我国首支远洋渔业船队远赴西非塞内加尔渔场生产。


两天后,这支船队从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靠泊地福州马尾港起航,历经54个昼夜安全抵达西非塞内加尔国达喀尔港。


1986年,我们收到了4艘渔船的喜报:年产量6000多吨,产值8亿西非法郎,在当地渔场的各国同类渔船中名列前茅。


舟山远洋渔业首战大捷,甚至夺得“达喀尔冠军”,并受到塞内加尔总统的表彰。听到这个喜讯,我就像捕到大网头一样兴奋。


走出去,进军远洋


1988年3月,中水公司要求舟渔公司再次派船远行。这一次,我亲自带队前往,航行了33天终于到达目的地。一开始,我作为后方管理人员负责岸上工作,但我闲不住,船长们见我跟他们一起出海,立即将“指挥权”移交给我。


对这份信任,我以高产回报。七八艘船,我每天上一艘指挥,一周下来,各船的作业时间不仅缩短了,产量也有提高。原本每艘船限装50吨鱼货,经过我一番计算改良,每艘船都多装了6吨鱼货。


有意思的是,一位西班牙船老板在看到我的优秀成绩后,想高薪挖我到他船上当船长。翻译说,对方出我每月1万美元的薪金,请我去当船长。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思想觉悟都很高,我直接就婉拒了。若当时答应,一年就能买3套大房子。 


我喜欢钻研,喜欢研究海图,以及渔场上的鱼发情况。就是在那个时期,我自己动手绘制了一张塞内加尔的作业渔场图,不仅详细标注海上的障碍物、礁石等,还注明哪个区域生产哪种鱼等情况,给其他船长作参考。     


几年后,舟渔公司的决策层坚定了“走出去,进军远洋”的目标。1994年前后,在舟渔公司的引领下,舟山其他国有企业和群众远洋渔业纷纷加入到钓鱿鱼的行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创办全市首家民营远洋渔业企业


1996年,我退休了。捕了一辈子鱼,闲不住的我决定创业。 


1998年,我在亲友建议下,与朋友合股投资100万元购置了一艘二手渔船,赴北太鱿钓作业。那年,我净赚40多万元,收益不错。


次年4月,我又换购了另一艘北太鱿钓船。在北太生产半年后,我指挥船长转战阿根廷渔场。因为在研究各地渔场后,我觉得这个新渔场有前途,得占先机。很幸运,那年我又净赚100多万元。


2000年秋,我又向温州渔业公司购置“新吉利1号”、“新吉利8号”二艘大吨位鱿钓渔船赴阿根廷海域生产,另向市远洋渔业有限总公司购置一艘“金星8号”超低温金枪鱼渔船,但那年收益一般。


之前,我的鱿钓船都挂靠舟山远洋渔业总公司。2001年,我成立了舟山新吉利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没想到成为我市第一家民营远洋渔业企业。当时,这样的民营远洋渔业公司在全国也没有几家。 


当时的公司办公地点就在我家,原想继续做大,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乱了我的计划。


2003年,我因车祸落下腿病,最终只能将公司和“新吉利8号”“新吉利1号”“金星8号”分别转让。 


这一路走来,我从未后悔。


口述:陈利恩

记者:陈斌娜/整理 张磊/摄影 

制作:小郑


报料热线:2828110

突发事 疑难事 暖心事

舟山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

广告合作:2828248  QQ1213525478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