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面扎堆开店风险增高?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17 01:11:54

重庆小面知名度大噪之后,很多餐饮业老板来渝学习小面制作技术,短短一年的时间不少城市开起了重庆小面馆。最近媒体报导,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扎堆开起了十数家小面馆,为此专家也担心会出现重庆小面的“羊群效应”,并举若干年前出现的土家烧饼的例子。

土家饼据说来源于土家族,经商业包装后向全国加盟,一夜之间各大城市都出现了这个小吃的门店,并以很快的速度关门大吉。 扎堆开小面馆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易受成功暗示的“雪亮眼睛”,经营重庆小面有风险,我们已经提醒过,可观看这篇:一家经营成功的重庆小面店绝不仅仅是味道问题

不过小面还是与土家饼有着本质区别的。首先,小面在重庆已经有太多年的经营历史,而土家饼之前是否存在我们都不确定。其次,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麻辣味型的接受度已经大幅提高,很多市民有这个口味需求。第三,小面是有文化可挖掘的,重庆的餐饮界和媒体界更擅长文化的总结和包装,这会给重庆小面长期发展提供助力。 但是媒体的提醒是完全正确的,做任何事业都应该脚踏实地——自然这是针对资金有限的创业者而言,那些财大气粗可以买下整个商场门面的老板们自然不在乎了!看看东北网的报导吧,给自己提个醒!


  以下文字来自东北网:

最近几个月,爱下馆子的市民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大庆市很多繁华商圈内都开起了重庆小面的店铺。古朴的装修,毛笔字的牌匾,大部分重庆小面的风格都很相近,这不禁让人们联想到了几年前曾红遍大庆市大街小巷的土家饼。后者也是一瞬间出现在了市民眼前,但消失的也同样突然、干脆。如今,“遍地开花”的重庆小面,会不会重蹈土家饼的覆辙呢?

新店大都是“旧老板”

“我家原来一直在这儿做韩餐,联系了几个也有这种意向的同行跑了一趟四川,到那里实地考察了一下重庆小面。”新玛特商业圈内的一位商家告诉记者。   像这样把自己原来的店面换上新招牌的商家,在记者调查的店面里占到八成以上,有的人是觉得做面食比较省心,有的店是原来经营的项目渐渐冷淡所以决定换项目。一位商家打趣儿地说道:“招牌是流水的招牌,但我们都是铁打的老板。”

《舌尖》热播显露商机

经记者调查发现,单单在东风新村新玛特超市附近,就有5家重庆小面,并且店面开业的时间都集中在去年11月左右。

一家刚刚开业不到两个月的重庆小面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市民熟知重庆小面是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后,那个时候很多市民想吃重庆小面,可店面又很少,这就存在市场。”   “虽然重庆小面越开越多,但是各家的口味不同,没有感觉到客流量有明显的变化。”一位商家说。

新玛特周边的几家重庆小面的负责人都表示,每天的营业额约在4000元左右,如果提供送餐服务,营业额会更高。

商家莫忘“前车之鉴”

重庆小面的火爆,让人想起曾红遍大庆市大街小巷的土家饼。

“当初的土家饼比现在的重庆小面还火爆,市民在哪个摊子前都要排队。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土家饼就从市场上销声匿迹了。”一位市民对记者说道。   在大庆市餐饮界业内人士看来,土家饼的销声匿迹是因为公众的认可度逐渐降低所导致的。

“像土家饼这种食品,市民就是吃个新鲜,新鲜劲儿过了,市场也就没有了。市民对土家饼的需求,不同于馒头、花卷这类的北方人喜爱的主食。加上土家饼的投资门槛低,而且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一下子开得多了,每家店的营业额都上不去,最终,这种食品只能齐刷刷在大庆市场上消失了。”一餐饮业内人士说。

从“红极一时”到“硕果仅存”,甚至是“销声匿迹”,在“一窝蜂”式的投资浪潮中沉寂下来的,又何止是土家饼。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曾经火爆异常的淮南牛肉汤、轰炸大鱿鱼以及各种江鱼馆,都已经“冷静”了下来,目前剩下的店面,都是市民认可度较高、菜品质量较好的。

“羊群效应”伴随高风险

针对重庆小面的火爆,记者采访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的耿晓媛老师。

耿老师说:“类似于重庆小面这种扎堆投资的经济现象,在行为金融学中被叫做‘羊群效应’。”

耿老师表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羊群效应”,是因为跟风投资者看到了先期投资者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在对市场行情没有准确的调研的情况下,预计自己跟随进入市场也能获得收益。

无论是先期进入市场,还是准备进入市场的商家,都面临着风险。

耿老师说:“从规模上来讲,当初的土家饼投资比较低,包括火爆一时的轰炸大鱿鱼,特点都是资金投入少,而且有一两个人就能开一家店。但是重庆小面却不一样,从店面、加盟费再到员工开支,投入的资金要远远大于土家饼,所以面临的风险也不一样。”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也遇见过对投资重庆小面处于观望态度的商家。耿老师说:“投资者应当理性分析目前的市场是否还允许新人进入,不要盲目跟风。已经投资入市的商家应当考虑到一旦市场饱和,自己应当如何应对,是扩大经营范围、提升服务质量还是退出此市场转入其他市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